工作原理
當抽油機上沖程時,油管彈性收縮向上運動,帶動機械解堵采油器向上運動,撞擊滑套產生振動;同時,正向單流閥關閉,變徑活塞總成封堵油套環形油道,使正向單流閥下方區域形成負壓區,相當于對地層產生了一個強大的抽吸力。(見網站:解堵工藝原理動畫)
當抽油機下沖程時,油管彈性伸長向下運動,帶動機械解堵采油器向下運動,撞擊滑套產生振動;同時,反向單流閥部分關閉,變徑活塞總成仍然封堵油套環形油道,使反向單流閥下方區域形成高壓區,這一運動又對地層內的油流通道產生一種反向的沖擊力。
油井內的機械解堵采油器就是利用油管柱周期性的彈性變形來產生周期性的上下往復運動,從而對地層產生抽吸擠壓頻繁交替變換的活塞作用。油層內“粘連”的液滴和堵塞顆粒物受到這種頻繁地抽吸力和擠壓力擾動后,被迫脫離原位,最終,使不易移動的液滴開始流動,使“粘連”的堵塞顆粒物脫離油道,實現疏通油道、擴大油流增加原油產量的目的。
氣舉法 氣舉法是指地層尚有一定能量,能夠把油氣驅動到井底,但地層供給的能量不足以把原油從井底舉升到地面上時,需要人為地把氣體注入井底,將原油舉升出地面的人工舉升采油方式。它的舉升原理和自噴井相似,是通過向油套環空注入高壓氣體,并通過油管上的多組氣舉閥讓一部分氣體迸入油管,降低井筒中液體的密度,在井底流動壓力的作用下,將液體排出井口。同時,注入的高壓氣體在井筒上升的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氣體的膨脹功對液體也產生攜帶作用。氣舉適用于油井供液能力較強、地層滲透率高的油井。海上采油、深井、斜井、含砂井、含氣井和含有腐蝕性成分而不宜用其他人工舉升采油方式開采的油井都可采用氣舉采油。氣舉采油的優點是井口、井下設備比較簡單,管理調節比較方便;缺點是地面設備系統復雜、投資大,而且氣體能量的利用率較低。
連續氣舉裝置示意圖抽油法 抽油法主要是用深井泵采油,可分為有桿泵采油和無桿泵采油兩大類。
(1)有桿泵采油:有桿泵采油是指抽油機通過下入井中的抽油桿帶動井下抽油泵的活塞做上下往復運動,把油抽汲到地面的人工舉升采油方法。這種方法用量最多,大約占世界人工舉升采油總井數的%~%。
(2)無桿泵采油:無桿泵采油是指不用抽油桿傳遞動力,而是用電動機、高壓液體等驅動井下泵,即用特殊的抽油泵(如電動潛油離心泵、螺桿泵、射流泵、水力活塞泵)開采原油,可分為電動潛油泵采油、螺桿泵采油、射流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其中,電動潛油泵采油應用廣泛,效率最高,簡稱電潛泵采油。基本原理如下:電潛泵采油系統,主要由井下電動機、離心泵、分離器、保護器和井下電纜等組成。電動機裝在井下,直接帶動離心泵。潛油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和地面電動機一樣,但它的外形卻和地面電動機不同,因為它要下到井下,在具有一定壓力和溫度的原油里工作,所以要把它制造得細而長,并有良好的密封性。潛油離心泵和普通農用抽水機一樣,是通過葉輪的高速旋轉增加液體的能量,不過抽水機旋轉葉輪級數少,而潛油離心泵的葉輪是多級的,且外形也制造成細長桿狀,以利于下入井中。
電潛泵采油示意圖電動機下到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油井里,從井口下一根特殊電纜接在潛油電動機上。當電纜供電后,潛油電動機旋轉帶動潛油離心泵的多級葉輪轉動。每一級葉輪都給井底原油增加一定的能量,就如同抽水機給水增加壓力一樣。當原油經過多級葉輪轉動后,壓力會升得很高,于是,油就從井底舉到井口。潛油電動機直接帶動潛油離心泵,省去了不必要的動力消耗。因此,它的效率比抽油機高得多,能節約用電。它可用于很深的高產井,也便于實現油田生產自動化。
抽油采油方法除了電潛泵采油之外還有螺桿泵采油、射流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等人工舉升采油方法。
6.抽油機是如何把原油抽吸到地面上來的進入油田放眼望去,無數臺抽油機不緊不慢地上下運動,像是無數高大的毛驢在十分吃力地負重前行,“驢頭”不停地上下擺動,類似“作揖磕頭”,于是人們給它起了個俗名叫“磕頭機”。在國內外油田中,有%的非自噴井都是用抽油機來采油的。其實,僅僅有抽油機并不能采油,還必須配備井下抽油泵及連接抽油泵和抽油機的抽油桿。磕頭機、抽油泵、抽油桿組合起來叫有桿泵抽油系統,這是最傳統、最廣泛的人工舉升采油方法。抽油機主要由底盤、減速箱、曲柄、平衡塊、連桿、橫梁、支架、驢頭、懸繩器及剎車裝置、電動機、電路控制裝置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電機供給動力,經傳動皮帶將電機的高速旋轉運動傳遞給減速器,經兩級減速后變為低速轉動,并由四連桿機構將旋轉運動變為驢頭懸點的上下直線往復運動。抽油桿一頭用鋼絲繩懸掛在驢頭懸點上,一頭與井下的抽油泵連接,帶動下入井中的抽油泵工作,將井液抽汲到地面。
抽油井示意圖抽油桿是兩端帶螺紋的米左右長的鋼桿,每根都用螺紋連接起來,最上端的一根連接抽油機,下端的一根連接抽油泵活塞并將動力傳遞給抽油泵。
抽油泵工作原理示意圖抽油泵的原理和水井的手壓式抽水泵相似,由工作筒和活塞組成。工作筒接在油管下部,工作筒下部有固定閥門,固定閥門下到井筒液面以下。活塞是空心的,上面有游動閥,它是用抽油桿下到工作筒里去的。抽油桿帶動活塞上下運動,當活塞向上運動時,游動閥在液體壓力下關閉,這時活塞上面的原油就從工作筒內提升到上面的油管里去,再流到地面管道中。同時,工作筒內下腔室的壓力降低,油管外的原油就依靠地層壓力頂開固定閥流入工作筒內。同樣,當活塞向下運動時,工作筒內下腔室壓力升高,固定閥門關閉,工作筒內的原油就頂開游動閥排到活塞上面去,此時,油管外的原油不能進入工作筒內。這樣,深井泵活塞上下往復運動,井里的原油就被源源不斷地抽到油管里去,并不斷地從油管排到地面。
井筒是由多層同心鋼管并經水泥固結后形成的。油井中下入的第一層管子叫導管,其作用是建立最初的鉆井液循環通道,保護井口附近的地表層;油井中下入的第二層管子叫表層套管,一般為幾十至幾百米,其作用是封隔上部不穩定的松軟地層和淺水層;油井中下入的第三層套管叫技術套管,它是鉆井中途遇到高壓油、氣、水層、漏失層和坍塌層等復雜地層時,為保證鉆井能鉆到設計深度而下的套管;油井中下入的最內層套管叫油層套管,油層套管的下入深度取決于油層深度和完井結構。其作用是封隔油、氣、水層,建立一條可供長期開采油、氣的通道。以上各層套管都要用水泥與地層固結在一起,并與井口裝置連接起來,形成永久性通道。正常采油生產時還要再下入油管,以便攜帶抽油泵、各種工具進入井內并通過它將油氣導出。
井中下入鋼管后,僅僅建成了井眼,但通道還不完善,還需要完井。完井是為滿足各種不同性質油氣層的開采需要而選擇的油、氣層與井底的連通方式和井底結構的作業。裸眼完井法是指在油層部位不下入套管,整個油層完全裸露,油層與地面通過油井直接連通,農村水井常用此方法。射孔完井法是目前油井完井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它是指用一種特殊的槍對準油、氣層,射穿套管和水泥環并進入地層一定的深度,使油氣通過射開的孔眼流入井筒,實現油層與井筒連通的完井作業方法。貫眼完井法是指鉆穿油氣層后,把帶有孔眼的套管下到油氣層部位,油氣從地層經過孔眼流入井筒。礫石篩管完井法是在油層部位下入繞絲篩管,然后在篩管與井壁之間充填一定粒度的礫石,油氣可經過篩管、穿過礫石層流入井筒。
井筒一旦和油氣層連通后,就會處于高壓狀態,因此還必須有一套能控制和調節油氣生產的設備,這套設備就叫做井口裝置。它主要由套管頭、油管頭和采油樹組成,其作用是控制油氣的流動。
套管頭位于整個采油樹的最下端并把井內各層套管連接起來,使各層套管間的環形空間密封不漏;油管頭是安裝在套管頭上面,其作用是懸掛井內的油管,并密封油管和油層套管之間的環形空間。目前,普遍采用頂絲閥懸掛法,即在套管四通上安裝一個頂絲閥,頂絲閥內有一上大下小的錐形通道。油管懸掛器也是一個錐形體,上帶密封圈,在全井筒油管重量的拉力下,油管懸掛器牢牢地坐在頂絲閥的座里。頂絲的作用是防止井內壓力太高時將油管柱頂出。采油樹,有人認為是一棵樹。其實它是業內對井口裝置約定俗成的稱謂,最早因其形似圣誕樹而得名。它由閘門、四通、油嘴等組成。其作用是通過開啟或關閉閘門和調節油嘴的大小來調節油氣井生產并與地面集油管線連接。
頂絲法蘭懸掛油管示意圖1—油管;2—頂絲法蘭盤;3—油管懸掛器;4,7—密封圈;5—頂絲;6—壓帽;8—鋼圈槽
油井—油氣從油層到地面的通道
石油被從地下源源不斷地開采,長此以往會破壞地球的內部結構嗎,地球會塌陷碎裂嗎?
這個話題比較有趣,源源不斷的開采石油,地下被采空了,長此以往地球不是逐漸成為空心?地殼塌陷,地球結構崩潰?其實完全不會,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只需了解如下幾點即可!
一、石油埋藏的深度?
因為這個比較關鍵,比如要讓一個雞蛋破碎,至少也要挖穿蛋殼,讓蛋液流出來吧,要不然何談碎裂呢?咱來看看,哪個油井最深,預告下,超級長圖!
世界上最深的油井是位于俄羅東斯遠東薩哈林島的Z- Chayvo,深度達到了.公里,盡管打那么深實在是有點困難,但這個薩哈林油田探明儲量高達億桶,似乎能說明一些問題!
二、如此之深,有打破地球那么大的蛋殼了嗎?
地殼平均厚度約KM,大陸地殼厚度約-KM,高原高山則可能更厚,最高達到了KM,海底則相對比較淺,只有幾千米!但各位需要了解一下的是,并不是薄薄的地殼下就包裹了巖漿層,其實還早呢!
因為要到軟流圈開始才會真正到達部分巖漿層,而這個位于KM的地下!那么薩哈林島上的油井鉆到了哪里呢?
大約KM的八分之一而已,上圖是這個比例,哪個白色的硬殼層都沒有突破,而地殼則還要更薄,在上圖比例上盡管已經放大,但仍然看不到!簡單的說就是蛋殼都沒有挖穿!
三、即使沒挖穿蛋殼,但挖多了,地殼部分下陷可能嗎?
當然有可能,比如煤礦采空區塌陷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這和沒有回填是或者不規范操作有很大的關系,但對早已形成的采空以及塌陷區治理并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只能等塌陷穩定了之后再行回填與治理!而對形成的采空區則可以采用注漿等形式避免!
但油田極少存在類似的情況,對于煤礦因為本來就是干質礦產,注漿回填仍然可能會流失等,但油田原本就是流質液體,并且在采油初期可能因高壓形成噴油等條件,正式開采都需要抽油,后期甚至需要注水開采挖掘潛力,大慶油田就處在這種末期,甚至多次注水!因此油井里油抽完了,又灌入了水,好像并沒有少什么東西?當然這對地殼支撐來說!
所以這一來一回,地殼下的空洞似乎還賺了,因為水比油的比重稍高一些,不但采了油,順便還回填了,因此石油開采不存在采空區!
另外還有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是,圖示中的油田都是集中在某處形成的空間,其實這是錯誤的,真實的條件是石油都在多孔巖石中,或者裂隙中,因此石油才完并不會像煤礦一樣會留下大面積的空洞結構,而是留下一個多孔結構,如果不是超大面積的淺藏油田,那么根本不會出現所謂的采空區這個問題!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海底漏了哈
圖5-1 采油方法分類
一、自噴采油
依靠油層自身能量,將石油從油層驅入井底,并由井底舉升到地面,這樣的生產方式稱自噴采油。依靠自噴方法生產的油井稱為自噴井。自噴井地面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產量較高,采油速度快,經濟效益好。
(一)自噴井采油原理
1.原理油井之所以能夠自噴是由于地層能量充足。地層能量的高低就反映在油層壓力的高低。當地層打開之后,原油在較高的地層壓力作用下,從地層深部向井底流動,克服了地層的滲濾阻力,剩余后的壓力是井底壓力。原油在井底壓力作用下,沿著井筒從井底流到井口,同時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氣開始分離出來,氣體也會成為舉升原油的能量。
2.自噴井的四種流動過程
自噴油流從油層流到地面轉油站可以分為四個基本流動過程——地層滲流、井筒多相管流、嘴流、水平管流,如圖5-2所示。
(1)地層滲流:從油層流入井底,流體是在多孔介質中滲流,故稱滲流。如果井底壓力大于飽和壓力,為單相滲流;如果井底壓力小于飽和壓力,為多相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壓力損失約占總壓降的%~%。
(2)井筒多相管流:即垂直管流,從井底到井口,流體在油管中上升,一般在油管某斷面處壓力已低于飽和壓力,故屬于油、氣或油、氣、水多相流。垂直管流壓力損失最大,占總壓降的%~%。
(3)嘴流:通過油嘴的流體稱為嘴流。嘴流流速較高,其壓力損失占總壓降的5%~%。
(4)水平管流:流體進入出油管線后,沿地面管線流動,屬多相水平管流。水平管流壓力損失一般占總壓降的5%~%。
圖5-2 自噴井的四種流動過程
1—地層滲流;2—井筒多相管流;3—嘴流;4—水平管流
四個流動過程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同處于一個動力系統。從油層流到井底的剩余壓力稱井底壓力(井底流動壓力)。對某一油層來說,在一定的開采階段,油層壓力穩定于某一數值不變,這時井底壓力變大,油井的產出量就會減少;井底壓力變小,則油井產量就會增加。可見,在油層滲流階段,井底壓力是阻力,而對垂直管流階段,井底壓力是把油氣舉出地面的動力。把油氣推舉到井口后剩余的壓力稱為井口油管壓力。井口油管壓力對油氣在井內垂直管流來說是一個阻力,而對嘴流來說又是動力。
3.垂直管流中的能量來源與消耗
由于壓力損失主要消耗在垂直管流中,下面重點介紹垂直管流。
1)單相垂直管流
當油井的井口壓力大于原油的飽和壓力時,井中為單相原油。流出井口后壓力低于飽和壓力時,天然氣才從原油中分離出來,這樣的油井屬于單相垂直管流。
單相垂直管流的能量來源是井底流動壓力。能量主要消耗在克服相當于井深的液柱壓力,及液體從井底流到井口過程中垂直管壁間的摩擦阻力。所以,單相垂直管流中,能量的供給與消耗關系可用下列壓力平衡式表示:
pf=pH+pfr+pwh
式中 pf——井底流動壓力;
pH——液柱壓力;
pfr——摩擦阻力;
pwh——井口壓力。
2)多相垂直管流
當井底流動壓力低于飽和壓力時,則油氣一起進入井底,整個油管為油氣兩相。當井底流動壓力高于飽和壓力,但井口壓力低于飽和壓力時,則油中溶解的天然氣在井筒中某一高度上,即飽和壓力點的地方開始分離出來,井中存在兩個相區,下面是單相區,上面是兩相區。在兩相區,氣體從油中分離出來并膨脹,不斷釋放出氣體彈性膨脹能量,參與舉升。因此,多相垂直管流中能量的來源,一是進入井底的液氣所具有的壓能(即流壓);二是隨同油流進入井底的自由氣及舉升過程中從油中分離出來的天然氣所表現的氣體膨脹能。氣體的膨脹能是通過兩種方式來利用的:一種是氣體作用于液體上,垂直推舉液體上升;另一種是靠氣體與液體之間的摩擦作用,攜帶液體上升。
(二)自噴井采油設備
自噴采油設備包括井口設備和地面流程設備。
1.井口設備
自噴井井口裝置從下到上依次是套管頭、油管頭和采油樹三部分,如圖5-3所示。自噴井的井口設備是其他各類采油井的基礎設備,其他采油方式的井口裝置都是以此為基礎。
圖5-3 自噴井井口結構圖
1—清蠟閘門;2—生產閘門;3—油管頭四通;4—總閘門;5—套管四通;6—套管閘門;7—回壓閘門;8—防噴管;9—油嘴套;—油壓表;—回壓表;—套壓表;—單流閥;—套管頭;—取樣閥門;—油管頭
1)套管頭
套管頭在井口裝置的下端,是連接套管和各種井口裝置的一種部件,由本體、套管懸掛器和密封組件組成。其作用是支持技術套管和油層套管的重力,密封各層套管間的環形空間,為安裝防噴器、油管頭和采油樹等上部井口裝置提供過渡連接,并通過套管頭本體上的兩個側口可以進行補擠水泥、監控井液和平衡液等作業。
2)油管頭
油管頭安裝于采油樹和套管頭之間,其上法蘭平面為計算油補距和井深數據的基準面。其作用是支撐井內油管的重力;與油管懸掛器配合密封油管和套管的環形空間;為下接套管頭、上接采油樹提供過渡;并通過油管頭四通體上的兩個側口(接套管閥門),完成注平衡液及洗井等作業。
3)采油樹
采油樹是指油管頭以上的部分,連接方式有法蘭式和卡箍式。采油樹的作用是控制和調節油井生產,引導從井中噴出的油氣進入出油管線,實現下井工具儀器的起下等。
采油樹的主要組成部件及附件的作用如下:
(1)總閘門:安裝在油管頭的上面,用于控制油氣流入采油樹的通道,因此,在正常生產時它都是全開的,只有在需要長期關井或其他情況下才關閉。
(2)油管四通(或三通):其上下分別與清蠟閘門和總閘門相連,兩側(或一側)與生產閘門相連。它既是連接部件,也是油氣流出和下井儀器的通道。
(3)生產閘門:安裝在油管四通或三通的兩側,其作用是控制油氣流向出油管線。正常生產時,生產閘門總是打開的,在更換檢查油嘴或油井停產時才關閉。
(4)清蠟閘門:安裝在采油樹最上端的一個閘門。正常生產時保持開啟狀態以便觀察油管壓力,它的上面可連接清蠟或試井用的防噴管,清蠟或試井時打開,清蠟或試井后關閉。
(5)套管四通:其上面與總閥門相通,下部連接套管頭,左右與套管閘門相連。它是油管套管匯集分流的主要部件。通過它密封油套環空、油套分流。外部是套管壓力,內部是油管壓力。
(6)回壓閘門:安裝在油嘴后的出油管線上,在檢查和更換油嘴以及維修生產閘門及修井作業時關閉,以防止出油管線內的流體倒流,有的油井在此位置上裝了一個單流閥代替了回壓閘門。
(7)防噴管:防噴管是用φmm(2.5in)油管制成,外部套φmm(3.5in)管,環空內循環蒸汽或熱水(油)保溫(不保溫循環的就不用外套),在自噴井中有兩個作用:一是在清蠟前后起下清蠟工具及溶化刮蠟片帶上來的蠟;二是各種測試、試井時的工具起下。
(8)單流閥:防止流出井口原油倒流回井筒。
2.地面流程主要設備
一般來說,自噴井井口地面流程都安裝一套能夠控制、調節油氣產量的采油樹;還有對油井產物和井口設備加熱保溫的一套裝置,以及計量油氣產量的裝置,主要包括加熱爐、油氣分離器、高壓離心泵及地面管線等。這一系列流程設備對其他采油方式也具有通用性。
二、機械采油
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由于油層本身壓力就很低,或由于開發一段時間后油層壓力下降,使油井不能自噴或不能保持自噴,有時雖能自噴但產量很低,必須借助人為能量進行采油,即利用一定的機械設備(地面和井下)將井中油氣采至地面的方法。機械采油可分為有桿泵采油和無桿泵采油兩大類。
(一)有桿泵采油
有桿泵采油裝置包括游梁式抽油機—深井泵裝置和地面驅動螺桿泵抽油裝置。
1.游梁式抽油機—深井泵裝置
1)游梁式抽油機
游梁式抽油機結構見圖5-4。它是有桿泵采油的主要地面機械傳動裝置。它和抽油桿、深井泵配合使用,能將原油抽到地面。使用抽油裝置的油井通常稱為“抽油井”。抽油機的工作特點是連續運轉、長年在野外、無人值守。因此,對抽油機的要求應當是強度高、使用壽命長、有一定的超載能力、安裝維修簡單、適應性強。
圖5-4 游梁式抽油機結構圖
1—懸蠅器;2—毛辮子;3—驢頭;4—游梁;5—支架軸;6—橫梁軸;7—橫梁;8—連桿;9—平衡塊;—曲柄;—大皮帶輪;—皮帶;—電動機;—輸入軸;—輸出軸;—曲柄銷;—支架;—底座;—光桿
(1)主要部件的作用。
①驢頭:裝在游梁的前端,其作用是保證抽油時光桿始終對準井口中心位置。驢頭的弧線是以支架軸承為圓心、游梁前臂長為半徑畫弧而得到的。
②游梁:游梁固定在支架上,前端安裝驢頭承受井下負荷,后端連接連桿、曲柄、減速箱傳送電動機的動力。
③曲柄—連桿機構:它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旋轉運動變成驢頭的上下往復運動。在曲柄上有4~8個孔,是調節沖程時用的。
④減速箱:它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高速旋轉運動變成曲柄軸的低速轉動,同時支撐平衡塊。
⑤平衡塊:平衡塊裝在抽油機游梁尾部或曲柄軸上。它的作用是:當抽油機上沖程時,平衡塊向下運動,幫助克服驢頭上的負荷;在下沖程時,電動機使平衡塊向上運動,儲存能量。在平衡塊的作用下,可以減少抽油機上下沖程的負荷差別。
⑥懸繩器:它是連接光桿和驢頭的柔性連接件,還可以供動力儀測示功圖用。
(2)工作原理。
電動機將其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皮帶和減速箱傳給曲柄軸,并帶動曲柄軸作低速旋轉運動;曲柄又通過連桿經橫梁帶動游梁上下擺動。游梁前端裝有驢頭,掛在驢頭上的懸繩器便帶動抽油桿作上下垂直往復運動,抽油桿帶動活塞運動,從而將原油抽出井筒。
2)深井泵
深井泵是油井的核心抽油設備,它是通過抽油桿和油管下到井中并沉沒在液面以下一定深度,靠抽吸作用將原油送到地面。
深井泵主要由工作筒(包括外筒和襯套)、活塞、游動閥(排出閥)及固定閥(吸入閥)組成,其工作原理見圖5-5。
圖5-5 泵的工作原理圖
1—排出閥;2—活塞;3—襯套;4—吸入閥
上沖程:驢頭上行,抽油桿柱帶著活塞上行,活塞上的游動閥受內液柱的壓力而關閉。如管內已經充滿液體,則將在井口排出相當于活塞沖程長度的一段液體。與此同時,活塞下面泵筒內的壓力降低,當泵內壓力低于沉沒壓力(環行空間液柱壓力)時,在沉沒壓力的作用下固定閥被打開,原油進入泵內占據活塞所讓出的體積,如圖5-5(a)所示。
下沖程:驢頭下行,抽油桿柱帶著活塞向下運動,吸入泵內的液體受壓,泵內壓力升高。當此壓力與環形空間液柱壓力相等時,固定閥靠自重而關閉。在活塞繼續下行中,泵內壓力繼續升高,當泵內壓力超過活塞以上液柱壓力時,游動閥被頂開,活塞下部的液體通過游動閥進入上部油管中,即液體從泵中排出,如圖5-5(b)所示。
3)抽油桿及井口裝置
(1)抽油桿。
抽油桿是抽油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上連抽油機,下接深井泵,起中間傳遞動力的作用。抽油桿的工作過程中受到多種載荷的作用,且上下運動過程中受力極不均勻,上行時受力大,下行時受力小。這樣一大一小反復作用的結果,很容易使金屬疲勞,使抽油桿產生斷裂。因此,要求抽油桿強度高、耐磨、耐疲勞。
抽油桿一般是由實心圓形鋼材制成的桿件。兩端均有加粗的鍛頭,下面有連接螺紋和搭扳手用的方形斷面。抽油桿柱最上面的一根抽油桿稱為光桿。光桿與井口密封填料盒配合使用,起密封井口的作用。
(2)井口裝置。
抽油井井口裝置和自噴井相似,承受壓力較低。它主要由套管四通(或套管三通)、油管四通(或油管三通)、膠皮閘門和光桿密封段(或密封填料盒)組成,其他附件的多少及連接方法,視各油田的具體情況而定。但無論采取什么形式,抽油井井口裝置必須具備能測示功圖、動液面,能取樣、觀察壓力等功能,并且要方便操作和管理。圖5-6是抽油井摻水井口裝置。
圖5-6 抽油機摻水井口裝置
1—膠皮閘門;2—油管放空閥門;3—總閘門;4—套管測試閘門;5—套管閘門;6—回壓閘門;7—直通閥門(小循環);8—熱洗閥門;9—摻水閥門(大循環);—單流閥;—摻水調節閥;—生產閘閥門;—油壓表;—光桿密封段;—套壓表;—套管出液閥
2.地面驅動螺桿泵抽油裝置
世紀年代后期,螺桿泵開始應用于原油開采。螺桿泵是一種容積式泵,按驅動形式可分為地面驅動螺桿泵和井下驅動螺桿泵。
地面驅動螺桿泵設備如圖5-7所示。它是由地面驅動系統、抽油桿柱、抽油桿柱扶正器、螺桿泵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螺桿泵是靠空腔排油(即轉子與定子間形成的一個個互不連通的封閉腔室),當轉子轉動時,封閉空腔沿軸線方向由吸入端向排出端方向運移。封閉腔在排出端消失,空腔內的原油也就隨之由吸入端均勻地擠到排出端,同時又在吸入端重新形成新的低壓空腔將原油吸入。這樣,封閉空腔不斷地形成、運移和消失,原油便不斷地充滿、擠壓和排出,從而把井中的原油不斷地吸入,通過油管舉升到井口。
圖5-7 螺桿泵采油示意圖
1—電控箱;2—電動機;3—皮帶;4—減速箱;5—方卡子;6—專用井口;7—套壓表;8—抽油桿;9—油管;—抽油桿扶正器;、—油管扶正器;—定子;—轉子;—定位銷;—油管防脫裝置;—篩管;—套管;—絲堵
螺桿泵采油裝置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有利于海上平臺和叢式井組采油;只有一個運動件(轉子),適合稠油井和出砂井應用;排量均勻,無脈動排油特征;閥內無閥件和復雜的流道,水力損失小;泵實際揚程受液體黏度影響大,黏度上升,泵揚程下降較大。
(二)無桿泵采油
無桿泵采油包括氣舉采油、電動潛油離心泵采油、井下驅動螺桿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和射流泵采油。
1.氣舉采油
當油氣能量不足以維持油井自噴時,為使油井繼續出油,人為地將氣體(天然氣或空氣)壓入井底,利用氣體的膨脹能量將原油升舉到地面,這種采油方法稱為氣舉采油法。氣舉方式有環形空間進氣方式和中心進氣方式兩種。
氣舉采油法的井口、井下設備比較簡單,管理調節與自噴井一樣方便。
1)氣舉原理
以環形空間進氣方式為例。油井停產時,油管、套管內的液面在同一個位置上。開動壓風機向油套環形空間注入壓縮氣體(空氣或天然氣),環形空間液面被擠壓向下(如果不考慮液體被擠進油層,則環形空間內的液體全部進入油管),油管內液面上升,當環形空間的液面下降到管鞋時,壓風機達到最大壓力,稱為氣舉啟動壓力。當壓縮氣進入油管后,油管內原油混氣,液面不斷升高,直至噴出地面。
在開始噴出之前,井底壓力總是大于油層壓力。噴出之后,由于環形空間繼續壓入氣體,油管內混氣液體不斷噴出,使混氣液體的密度也越來越小,管鞋壓力急劇下降。當井底壓力低于油層壓力時,原油便從油層流入井底。由于油層出油,使油管內混氣液體的重度稍有增加,因而使壓縮機的壓力又有所上升,經過一段時間后趨于穩定,穩定后的壓風機壓力稱為氣舉工作壓力。這時,油層連續不斷地穩定出油,井口連續不斷地生產。
2)氣舉方式
氣舉方式有兩種:
(1)環形空間進氣方式。該氣舉方式也稱反舉。它是指壓縮氣體從油套環形空間注入,原油從油管中舉出。
(2)中心進氣方式。它與環形空間進氣方式正好相反,即從油管注氣,原油從油套環形空間返出。該氣舉方式也稱正舉。
當油中含蠟、含砂時,如采用中心進氣,因油流在環形空間流速低,砂子易沉降下來,同時在管子外壁的蠟也難清除,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多采用環形空間進氣方式。
3)氣舉采油的特點
氣舉采油的優點:井下設備一次性投資低,維修工作量小;井下無摩擦件,適宜于含砂、蠟、水的井;不受開采液體中腐蝕性物質和高溫的影響;易于在斜井、拐彎井、海上平臺使用;易于集中管理和控制。缺點:氣舉采油必須有充足的氣源;如在高壓下連續氣舉工作,安全性較差;套管損壞了的高產井、結蠟井和稠油井不宜采用氣舉;小油田和單井使用氣舉采油效果較差。
圖5-8 潛油電泵井裝置示意圖
2.電動潛油離心泵采油
電動潛油離心泵(簡稱潛油電泵或電泵)屬于無桿泵抽油設備。它是用油管把離心泵和潛油電動機下入井中,用潛油電動機帶動離心泵把油舉升到地面。電泵的排量及揚程調節范圍大,適應性強,地面工藝流程簡單,管理方便,容易實現自動化,經濟效益高。
電泵設備由地面、中間和井下三大部分組成,如圖5-8所示。
地面部分由變壓器、接線盒、控制柜(配電盤)、電纜及井口裝置等組成,主要起控制、保護、記錄的作用。
中間部分主要是電纜,有動力電纜和引線電纜。動力電纜將地面電流傳送到井下引線電纜;而引線電纜的作用是連接動力電纜和電動機。
井下部分一般自上而下依次是泄油閥、單流閥和井下機組。井下機組包括多級離心泵、油氣分離器、保護器和潛油電動機。有的電泵井潛油電動機下部還裝有監測裝置,可測定井底壓力、溫度、電動機絕緣程度、液面升降情況,并將信號傳送給地面控制臺。
潛油電動機安裝在井下機組的最下部,是電泵的動力。地面的高壓電流經電纜傳輸給潛油電動機。潛油電動機把電能變為機械能輸出,通過軸帶動電泵工作。保護器安裝在潛油電動機的上部,起平衡電動機中的壓力,潤滑、密封電動機的作用。油氣分離器通常安裝在保護器的上端、多級離心泵的下端,用來分離原油中的游離氣體,提高泵效。多級離心泵由固定部分和轉動部分組成。轉動部分有泵軸,軸上安裝有大量葉輪。當電動機帶動泵軸上的葉輪高速旋轉時,充滿在葉輪內的液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葉輪的四周,給井液加速,使井液具有動能,并由導殼引入次一級葉輪,這樣逐級疊加后就獲得一定揚程,并將井液舉升到地面。
電泵機組的工作過程可簡單地敘述為:地面電源通過潛油電泵專用電纜輸入給井下的潛油電動機,潛油電動機就帶動多級離心泵旋轉,通過離心泵多級葉輪的旋轉離心作用,將井底原油舉升抽汲到地面。
實踐表明,對于強水淹井、高產井、不同深度井以及定向井、多砂和多蠟井,電泵的使用效果都很好。其排量范圍為~m3/d;最大下泵深度可達m,井下最高工作溫度可達℃。
3.井下驅動螺桿泵采油
與地面驅動螺桿泵不同的是,井下驅動螺桿泵動力置于井底,不用抽油桿。其工作原理是:用油管將泵與電動機、保護器下入井內液面以下,電動機通過偏心聯軸節帶動螺桿轉動,而螺桿又是裝在襯套中,螺桿與襯套所形成的腔室之間是隔離的,當螺桿轉動時,這些腔室逐漸由下而上運動,使液體壓力不斷提高,從而將井液送到地面。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地面驅動螺桿泵從技術上比較成熟;井下驅動螺桿泵有很多優點,但還處于實驗階段。
4.水力活塞泵采油
水力活塞泵是一種液壓傳動的無桿泵抽油裝置,是液壓傳動在抽油設備上的應用。與有桿泵相比,其根本特點是改變了能量的傳遞方式。水力活塞泵由地面、中間和井下三大部分組成,如圖5-9所示。
圖5-9 開式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統
1—高壓控制管匯;2—地面動力泵;3—發動機;4—動力液處理罐;5—井口裝置;6—井下泵工作筒;7—沉沒泵
地面部分包括動力液處理罐、發動機、地面動力泵、高壓控制管匯、閥組及井口裝置,擔負提供動力的任務。
中間部分是動力液由地面到井下機組的中心油管,乏動力液和產出液排至地面的專門通道。
井下部分由工作筒和沉沒泵等組成,起抽油的主要作用。
水力活塞泵的工作原理是:電動機帶動地面動力泵,從儲液罐來的液體經動力泵升壓后進入中心油管,高壓動力液體進入井下的水力活塞泵后,帶動泵工作,抽汲的液體和做功后的動力液共同經外層油管返回地面。
水力活塞泵排量范圍較大(~m3/d),對油層深度、含蠟、稠油、斜井及水平井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用于各種條件的油井開采,并可在溫度相對較高的井內工作。但機組結構復雜,加工精度要求高,動力液計量困難。
圖5- 射流泵工作原理圖
5.射流泵采油裝置
射流泵分為地面部分、中間部分和井下部分。其中地面部分和中間部分與水力活塞泵相同,所不同的是水力噴射泵只能安裝成開式動力液循環系統。井下部分是射流泵,由噴嘴、喉管和擴散管三部分組成,如圖5-所示。
射流泵的工作原理:動力液從油管注入,經射流泵的上部流至噴嘴噴出,進入與地層液相連通的混合室。在噴嘴處,動力液的總壓頭幾乎全部變為速度水頭。進入混合室的原油則被動力液抽汲,與動力液混合后流入喉管,在喉管內進行動量和動能轉換,然后通過斷面逐漸擴大的擴散管,使速度水頭轉換為壓力水頭,從而將混合液舉升到地面。
射流泵的特點:井下設備沒有動力件;射流泵可坐入與水力活塞泵相同的工作筒內;不受舉升高度的限制;適于高產液井;初期投資高;腐蝕和磨損會使噴嘴損壞;地面設備維修費用相當高。
在油田地區,經常能看到磕頭機,也就是游梁式抽油機。那磕頭機磕頭一次。究竟可以抽出多少石油呢?
首先不同的油井,產能差別很大。中東地區某些油田一天產量高達2千噸,我國油田每天的平均產油量只有噸。
而且中東地區一些油田,前期都是自噴的,根本不需要磕頭機來抽。
其次磕頭機一次抽多少石油,還得看本身的工作參數,和入井泵的大小。
磕頭機磕頭的過程,叫做沖次,一般是每分鐘8次。
按照我國油田每天平均產油量來算,抽油機每次大概可以抽出原油0.kg,僅價值0.3美元。
簡單來說,現如今石油行業早就不是暴利行業,一臺磕頭機每天產出的油可能還不夠電費呢。
小伙伴們,你們見過磕頭機嗎?
我來回答一下問題吧
我家是東營的,全國第二大產油基地,勝利油田就在東營。
抽油機常見的有兩種,一種就是你們常見的磕頭機還有一種, 額,,我也不知道他叫啥 直接看圖吧。第二個就是。
現在東營地下的石油快被抽沒了,石油工人在年的時候,月薪+ 現在可能不到了 ,簡單的說,抽油過程就是虧本。
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一直虧本為啥還要生產。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石油屬于戰略物質,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原油。
不過話說回來,一升柴油汽油也就五毛錢,不可思議吧,哈哈,買不到的,這些油要運往加油站。加油站獲取暴利,總的來說,算上抽油的虧本,基本持平。
煉油廠的收入很可觀 ,土木工程類公司,小老板都是從煉油廠進柴油,不會到加油站加柴油。
再說個簡單的例子,鋼鐵。很多人總覺得鋼鐵公司利潤很大,其實恰恰相反,每生產一噸鋼鐵,就要虧本一瓶可樂錢。但是國家一直在扶持。
磕頭機學名游梁式抽油機,它帶著抽油桿和底部的抽油泵,具體一次攜帶多少,取決多個參數。抽油泵的直徑常用、、、和mm;磕頭機的行程也叫沖程,常用3、4.2m;上述兩個參數就算出一次的平均理論排量升,如要細化,考慮沖程損失,滲漏損失等,大約是升。
工業文明和工業革命幾百年來,幾乎所有的工業生產設備都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大概“磕頭機”是唯一的,從開始到現在為止仍在使用的工具……
抽油機是油田機械采油的主要設備,不同的工作制度決定不同的日生產能力。泵經,沖程,沖次是抽油機的工作參數,不同的工作參數生產不同的液量,而原油的含水又決定著原油的產量。
你說的磕頭機,學名油梁式抽油機,是二次采油的大眾熱備。抽油機通過油桿帶動柱塞泵工作將原油采出地面。油井根據地層能量情況可以調整不同的沖次沖程泵徑,國內日產有少的0.1噸,多的上百噸!目前國內石油供應緊張,部分油井都在虧本生產!
抽油機本身型號不同,抽取的液量也不一樣。地質下含油量也不同。聯合站統什數據液量隨時都在變化。
抽一次出多少油,取決于該井的含水和泵理論排量和泵效,這個很好理解!
真的一次只能抽出一點點。但是,只要一天抽出3噸就穩賺。好的能抽十幾噸。賣給個人的還有一噸左右的呢。不用出國,去長慶油田看看,那是國內最難產的地方。
根據地質條件,含油量,油藏分布等諸多因素影響!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產量高、油層埋藏很深的油田被發現,原來那套人工提撈的方法無法在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漸被淘汰,自噴采油和各種人工舉升采油的方法應運而生。
一口油井用鉆井的方法鉆孔、下入鋼管連通到油層后,原油就會像噴泉那樣沿著油井的鋼管自動向地面噴射出來。油層內的壓力越大,噴出來的油就越快、越多。這種靠油層自身的能量將原油舉升到地面的能力稱為自噴,用這種辦法采油稱為自噴采油,它常發生在油井開發的初期。
那么油井為什么會自噴呢?石油和天然氣深埋于地下封閉的巖石構造中,在上覆地層的重壓下,它們與巖石一起受到壓縮,從而集聚了大量的彈性能量,形成高溫高壓區。當油層通過油井與地面連通后,在彈性能量的驅動下,石油、天然氣必然向處于低壓區的井筒和井口流動。這就像一個充足氣的汽車輪胎一樣,當拔掉氣門芯后,被壓縮的空氣將噴射而出。油層與油井的溝通一般情況下靠射孔完成。射孔是用特殊的槍和子彈把套管、水泥環、油層射開。一旦射孔完成,就像拔掉了封閉油層的氣門芯,油氣將通過油井噴射到地面。
自噴井的產量一般來說都是比較高的。例如:中東地區有些油井每口油井日產油量可高達1~2萬噸。中國華北油田開發初期,很多油井日產千噸以上,大慶油田的高產井日產~噸。據統計,目前世界上約有%~%的原油都是靠自噴方法開采出來的,特別是在中東地區,大多數油井有旺盛的自噴能力。由于這種方法不需要復雜昂貴的設備,油井管理比較方便,是一種高效益的采油方法。所以,在油田開發過程中,人們都設法盡可能地保持油井長期自噴。到了開發的中后期,油層的壓力會逐漸減小,不足以將地層內的原油驅替到井底并舉升到地面,這時就需要給油層補充能量,如注入水或注入天然氣等,增加油層的壓力,以延長油井的自噴期。
自噴井示意圖當通過注水、注氣仍不能滿足油井的自噴條件時,人們將采用特殊的機械裝置將原油從井底抽吸出來,這就是人工舉升采油方法。
不知道你說的更好只什么,
我見過最多的示功圖解釋有六十多個圖。常用的五六種。
必須掌握的正常圖、桿斷、漏失、氣體影響、供液不足、抽噴幾種情況。
示功圖只是判斷油井生產情況的一種方法,你要綜合其他情況綜合判斷。
比如動液面,油套壓力,產量等等。